最新数据:2019年人力资源电子合同呈现趋势
浏览次数:2074 日期:2020-01-13 14:11:39
企业通过电子合同降本增效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有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劳动合同的签署量高达7.8亿份,而职场新人95后员工第一份工作平均在职时间显著缩短,跳槽率大幅上升。两组数据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变化:HR的工作量越来越繁重。
员工频繁的入职、离职、调动,以及相应的档案管理、文件处理、合同签署等是大量的、重复的事务性工作。将这些重复性的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将HR从这些工作中解放出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正是电子合同的优势所在。
电子合同不仅能够为企业降本增效,也能够全面提升人力资源服务的温度感和仪式感。京东集团2017年开始采用数字认证的信手书电子合同,10分钟可以实现企业员工从入职到归档的完整操作,其业务效率以及跨区域的协同办公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在百度,数字认证的信手书电子合同能够通过可引导式流程、友好的用户提示和帮助、自动化流程配合人工等服务,让员工在远程签署合同的时候,也能够享受周到且有温度感的服务体验,感受企业的关怀和重视。
趋势二 电子合同的合法合规性,仍是HR最关注的问题
虽然很多企业已经了解到电子合同带来的巨大价值,但仍认为应用电子合同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风险。企业对应用人资电子合同的顾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合法合规性、与现有人资业务系统的对接、成本和价格、用户体验、供应商服务能力等。调研数据显示,超过80%的企业表示,对人资电子合同的合法合规性最为关注。
毋庸置疑,合法合规是HR们最关注的问题,毕竟劳动合同在遇到劳动争议时至关重要。电子化劳动合同主要是“签名形式”的改变,即从手写签名改为电子签名。因此,电子签名作为电子合同技术实现的主要环节,成为电子合同是否具备法律效力的关键。
在法律层面上,根据2005年国内《电子签名法》的相关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具有与手写签名或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值得注意的是,《电子签名法》对什么是“可靠的电子签名”做了定义,只有如数字认证公司这样的合法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提供的电子签名服务,才满足可靠电子签名的定义要求。
在实践层面上,电子合同已经可以作为合法的电子证据使用,因为使用可靠电子签名的数据电文具有较强的证据力,从用户注册到签署整个过程形成了闭环证据链,包含:电子合同签约主体身份、签约时间及其他操作行为所产生的电子痕迹,且所有证据无法被篡改,因此也被普遍应用在司法实践中。
从先行者遇到的判例来看,形势也是乐观的。
2018年京东集团发生一起基于电子劳动合同的劳动仲裁案例。在纠纷中,由数字认证公司出具的电子劳动合同及其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签名验证报告,得到了法律仲裁机构的认可。
此外,《合同法》、《密码法》、《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合同形式、信息安全、电子签名等的安全要求也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支撑,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的稳步推动下,电子合同市场必将逐步走向规范。